2023年,19岁足球小将查出阴茎癌,他的一个错误习惯,引人深思

2023年5月初,李晨忍受了多日的不适后,终于鼓起勇气走进了附近的一家小医院。挂号、候诊的过程让他浑身紧张,手心里全是汗。他反复在心里打鼓,担心医生会说出什么可怕的结论。检查室内,医生仔细询问了病史,并让他脱下裤子进行体格检查。检查过程中,医生的表情逐渐凝重,发现阴茎包皮下方存在一个直径约1.2厘米的结节,触感坚硬,表面有轻微溃烂痕迹,周边皮肤颜色略深。医生一边操作,一边提醒他要放松。李晨听着心跳加快,脸涨得通红,内心充满尴尬和不安。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医生安排了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至12.3×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达79%,提示体内有炎症反应存在。结合体格检查发现的肿块与局部溃烂,医生初步判断为慢性包皮龟头炎,解释说这是男性常见的炎性疾病,多因细菌感染或包皮过长引起。医生给他开了口服抗菌药物,并叮嘱要坚持温水清洗,保持局部卫生。听到“炎症”二字,李晨心里稍微松了一口气,暗自庆幸只是常见病变。他郑重地点头答应,一回家便开始严格遵照医嘱执行。

起初的几周,李晨依照医生的叮嘱规律服药,每天都用温水仔细清洗。随着时间推移,他发现分泌物逐渐减少,红肿也有所缓解,局部的疼痛似乎不再那样强烈。这让他暗暗松了一口气,甚至开始觉得医生的诊断完全正确。自信心的恢复让他重返球场,继续参加紧张的联赛训练。可是在高强度运动之后,下体偶尔还是会传来不适的信号,只是强烈程度较之前轻一些。他心想,也许再坚持一段时间,等炎症彻底痊愈,就可以回到从前无忧无虑的状态。

然而好景并未持续太久。2023年6月中旬,症状出现反复。每次训练后,他总会感到阴茎部位火辣辣的灼痛,仿佛皮肤被灼烧般难以忍受。坐下休息时稍有缓解,但一旦站立或走动,疼痛立即加重。某天晚上洗澡时,他惊讶地发现之前的小硬结明显增大,直径接近2.5厘米,质地坚硬如石。更让他不安的是,包皮口位置开始散发出异样气味,甚至在清洗后仍久久难以消散。镜子里那陌生而丑陋的变化让他心头泛起一股说不出的恐惧。

进入7月,病情愈发明显。2023年7月5日,校队的一场比赛进行到中途,李晨在高速奔跑时突然被一阵撕裂般的疼痛击中,迫使他停下脚步,脸色苍白,额头布满冷汗。被队友搀扶下场后,他几乎无法直立行走。回到宿舍,他脱下球裤时震惊地发现,下体已经出血,内裤大片被染红。那一夜,他在浴室里仔细检查,看到阴茎表面已经出现溃烂的区域,渗出的液体呈脓性,伴随刺鼻气味。更令他心慌的是,乳头周围竟然有轻微隆起,形态异常,仿佛身体在发生无法控制的变化。这些异常彻底击碎了他的心理防线,让他整夜无法合眼。

2023年7月6日,他请假前往男科专科医院。主治医生在检查时眉头紧锁,阴茎龟头区域已经存在明显肿块,触诊时能感受到硬实感,并伴有脓性分泌物。B超检查提示阴茎龟头处有直径约2.8厘米低回声区,边界不清。血液学检查中,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至540 U/L,提示组织破坏活跃,甲胎蛋白(AFP)为正常,但癌胚抗原(CEA)达到14.2 ng/mL,明显高于正常范围。

医生高度怀疑恶性病变,立即安排了MRI和病理穿刺。MRI显示阴茎远端有肿块影,范围约3.1×2.7厘米,并伴随局部海绵体受侵迹象。穿刺病理结果于2023年7月10日出来,明确诊断为阴茎鳞状细胞癌,且病灶已累及部分海绵体组织。更糟糕的是,盆腔淋巴结已有转移迹象,部分直径达到1.6厘米。

确诊结果让李晨如坠冰窟。19岁的青春年华,本应在球场上奔跑,却要面对如此沉重的疾病。医生告诉他,唯一的治疗方案是手术切除病灶,行部分阴茎切除术,并结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还需要接受放疗或化疗以控制转移。

2023年7月15日,李晨在家人的陪伴下住院。术前他情绪低落,不敢照镜子,更不敢与队友联系。他一直盯着病房窗外的操场,耳边仿佛还能听见足球击打在地面的清脆声。手术当天,医生为其实施了部分阴茎切除术,切除范围约占阴茎体的三分之一,同时行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证实已有2枚淋巴结转移。

手术虽然顺利,但随之而来的康复过程异常艰难。李晨术后伤口疼痛明显,需要导尿维持排尿,心理压力更是难以言说。家人安慰他,教练和队友也发来祝福,但他总觉得无法回到从前的生活。医生嘱咐必须严格复查,每三个月做一次影像学检查,监测是否有复发和远处转移。

2023年10月,李晨在手术后三个月按时来到医院复查。医生为他安排了盆腔CT,结果显示暂未发现新的转移灶,影像上整体情况较为稳定。李晨原本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但随后的血液检查却让气氛凝重。血清CEA水平依旧偏高,数值达到12.7 ng/mL,说明体内仍可能存在活跃病灶。医生耐心解释,虽然目前未见影像学转移,但血液指标提示风险不可忽视,必须继续进行辅助治疗。结合病理类型和手术情况,医生建议使用顺铂联合氟尿嘧啶的化疗方案。李晨听后脸色阴沉,明白这意味着漫长而痛苦的疗程,但还是点头答应,咬紧牙关配合治疗。

化疗的过程比李晨想象中更加煎熬。每一次药物输入,都会带来明显的恶心、呕吐和全身乏力,他常常躺在病床上动弹不得。头发逐渐稀疏,体重下降,镜子里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足球少年变得面容憔悴。家人轮流陪伴在旁,不停安慰他要坚持,可每当夜深人静,他仍会偷偷流泪。尽管如此,他没有选择放弃,因为医生告知这是目前唯一能延缓病情进展的方式。李晨在内心默默为自己打气,希望熬过这一关后,能迎来更平稳的恢复期。

然而情况并未如他所愿。2024年1月,第二次复查带来了更加沉重的打击。影像检查发现,他右侧腹股沟淋巴结明显增大,最大直径达到2.1厘米,边缘模糊,提示高度怀疑复发转移。医生在查房时神情严肃,直言病情进展迅速,单纯的现有方案可能难以控制,必须尽快加大治疗力度。

李晨在病房里久久没有说话,眼眶布满血丝。医生把报告递到他面前时,他的手一直在颤抖,纸张被攥得起了褶皱。片刻后,声音突然爆发出来,带着绝望的哭喊:“为什么要对我做这么残忍的手术?难道你们要把我最重要的东西拿走吗?我才十九岁,还没真正开始过正常的亲密生活,为什么偏偏是我遇到这样的事!”

话音落下,他整个人跌坐在床沿,双肩不断抽搐。母亲在旁边想要安慰,却不知从何开口,只能轻轻握住儿子的手。那一刻,病房内的空气凝固了,只有李晨的哭声在回荡。他想到自己在球场上奔跑的身影,想到未来可能再也无法像正常男孩那样面对生活,心里的痛比伤口更剧烈。

主治医生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语气里满是无奈:“李晨,我理解你的感受。但从医学角度来看,如果不进行彻底处理,你的身体会很快被疾病拖垮。”他说话时神情复杂,眼神中带着惋惜。医生早已注意到李晨身体的一些迹象,结合复查结果,更加确信眼前的问题已经远比想象严重。

李晨红着眼盯着医生,声音沙哑:“可我一直都很注意,从来没有乱来过。为什么还会落到今天这一步?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才让自己变成这样?”他的问题接连抛出,却没有等来确切的回答。母亲在旁边也哭了,眼泪顺着脸颊滑落,手指紧紧攥着儿子的衣袖,仿佛害怕一松手他就会彻底崩溃。

医生长叹了一声,神情中带着惋惜与无奈:“李晨,你一直都很自律,我看得出来,你并不是那种放纵自己的人。但有些问题并不是靠洁身自好就能完全避免的。身体在成长和变化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两点尤其棘手,不仅仅是你,临床上有不少年轻患者都是在这两个方面遭遇了挫折。表面看似平常的小细节,实际上往往最容易被忽视,正因为忽视,才会在关键时刻酿成难以逆转的后果。你现在的处境,并不是孤例。”

李晨在校队训练期间,常常因为怕耽误时间,把运动后的清洁工作草草了事。长期高强度运动会导致生殖器表面出现摩擦伤,尤其是汗液和泥土混合后残留在皮肤褶皱处,如果不能及时清洗,就会给细菌创造滋生的条件。李晨习惯只是用冷水简单冲洗,甚至有时因为训练到很晚,直接用毛巾擦拭了事。细小的破口在反复的刺激下不断被放大,局部组织开始出现慢性炎症反应。看似普通的疏忽,却让危险一步步积累,为后续的恶变埋下了伏笔。

另一个关键问题与他使用护具的方式有关。为了保护自己在比赛中免受撞击,李晨常常佩戴护裆,但因为训练紧凑,他时常一连几个小时不更换。护具内部环境封闭潮湿,长时间闷热会使局部温度升高,汗液无法及时蒸发。阴茎组织对温度和湿度极为敏感,持续处于这种环境下,会导致细胞代谢异常,皮肤屏障功能下降,抵御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减弱。李晨从未意识到,这种看似保护的行为,却在无形中给病变创造了温床。

随着症状出现,他一度依靠抗菌药物和清洗来缓解不适,但在恢复训练后,这些隐患依旧存在。局部炎症反复发作,长期刺激导致组织不断增生修复,新的细胞在快速分裂中容易出现错误。李晨起初感觉只是疼痛和分泌物增多,却没想到这正是病变信号。由于年轻人往往身体代偿能力强,不适容易被忽略,他也因此错过了最初可以扭转的时机。

检查结果给出了明确的提示。最初的血常规升高仅被当作炎症处理,但随着影像学发现结节不断增大,病理活检揭示出细胞已经发生明显的恶性改变。医学研究显示,长期慢性炎症和持续的高温环境,是诱发生殖器组织发生异常变化的重要因素。李晨身上的情况正是两者叠加,使得病程进展远比普通患者更快。表面看来,他洁身自好,但忽视的小细节成为了决定性的推手。

临床经验告诉医生,不少年轻男性在遭遇类似问题时都有共性:他们往往认为只要没有不良生活方式,就不会出现严重疾病。但实际上,生活习惯中的一些小细节才是关键。比如运动后不彻底清洁,长时间佩戴不透气的护具,都会改变局部的微环境。医学文献中已有不少类似报道,这些小问题在短时间内可能不显眼,但一旦长期存在,就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李晨的经历正好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对于广大年轻人来说,李晨的遭遇是一种警示。保持规律的清洁和正确使用护具,看似简单,却关系到身体健康。任何反复出现的红肿、疼痛、分泌物异常,都需要尽早就医,而不是一味依赖自我判断。医生提醒,很多病例的早期信号并不典型,如果延误,等到出现溃烂或转移时,治疗的难度将大大增加。李晨的故事让人心痛,但更应该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守住这些微小却重要的细节。

资料来源:

1.林华.男性要警惕睾丸癌[J].健康生活,2023,(01):37.

2.秦小阳.隐匿而凶险的睾丸癌[J].中国生殖健康,2020,(03):16-17.

3.廖有刚,龙建华,申凯.成人未降睾丸的个性化诊治研究进展[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7,22(10):803-806.

资料来源:

1.林华.男性要警惕睾丸癌[J].健康生活,2023,(01):37.

2.秦小阳.隐匿而凶险的睾丸癌[J].中国生殖健康,2020,(03):16-17.

3.廖有刚,龙建华,申凯.成人未降睾丸的个性化诊治研究进展[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7,22(10):803-806.

(《2023年,19岁足球小将查出阴茎癌,他的一个错误习惯,引人深思》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