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解放的身体

​​2018年7月19日,花样滑冰界骤然陷入了深切的悲痛之中。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花样滑冰选手丹尼斯·谭(Denis Yuryevich Ten,1993–2018)在该国最大城市阿拉木图遭遇强盗袭击,不幸遇害,年仅25岁。这一令人痛心的事件迅速被各国媒体广泛报道,面对如此荒谬且突如其来的噩耗,世界各地的滑冰选手和粉丝纷纷表达深切的哀悼(注一)。在阿拉木图市内举行市民葬礼后,他的遗体被安葬于市郊的德鲁日巴(Druzhba)墓园。

在连载专栏《名为节目的宇宙》的特别版中,我们从丹尼斯·谭长达二十年的花滑生涯中表演的诸多节目里,选取了2014–2015赛季的长节目《丝绸之路》(由洛丽·尼科尔编舞)进行聚焦介绍。人们公认,这个节目凝聚了谭的身体所具有的丰富的美,以及他多年来积淀的技术实力。笔者未曾想到会因这样的缘由提笔撰文,实在痛惜不已。在重新深入品味他倾注全身心编织出的节目之际,谨以此文追思这位获得全世界真挚的爱的花滑选手——丹尼斯·谭所留下的宝贵功绩,并表达我的哀悼之情。

集热情与高洁与一体的花滑选手:丹尼斯·谭

丹尼斯·谭出生于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市,是一位朝鲜裔哈萨克斯坦人。众所周知,他是大韩帝国时期著名的军人、独立运动家、义兵队长闵肯镐(Min Geung-ho,1865–1908)的玄孙。

在五岁时,谭在阿拉木图市内的一座露天滑冰场上第一次接触到花样滑冰。受到身为职业小提琴家的母亲的影响,他从小同时接受合唱和钢琴等音乐教育。此后直到十岁,他一直在该市一座购物中心内附设的冰场勤奋训练(注二)。

谭的人生转折点出现在他十岁那年。在前一年(2003年)参加俄罗斯奥金佐沃举办的水晶滑冰赛(Crystal Skate)中,俄罗斯教练叶莲娜·赫尔玛诺夫娜(Elena Germanovna)识中了他的才华。随后,他与母亲一同移居俄罗斯莫斯科,加入CSKA(注三)。在莫斯科,他师从赫尔玛诺夫娜与塔季扬娜·塔拉索娃,正式开始作为竞技选手的花样滑冰生涯。2005年,他获得哈萨克斯坦全国锦标赛冠军。随后,尽管他仍属于青年组的年龄,却已经开始代表国家参加如世锦赛,开始参加如世锦赛、四大洲锦标赛等高级别的成年组比赛,稳步积累比赛经验。

在2004年至2010年间,谭师从塔拉索娃和赫尔玛诺夫娜。2009年由塔拉索娃编舞的短节目《Sing, Sing, Sing》堪称在此期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节目之一。这个节目的精髓之处,不仅在于高质量的跳跃和旋转,也体现于其中富有张力的接续步,仿佛用步法在冰上击打鼓面,与音乐节奏完美契合,迸发出炽热的情感。与此同时,在滑行、跳跃落冰等自然的动作中,也流露出优雅的格调。这种独属于谭的、将激情与高贵融合为一体的花滑风格,在那时已经初现雏形。

2010年,谭将训练基地从莫斯科迁至美国洛杉矶,开始师从弗兰克·卡罗尔(Frank Carroll)。从这一年起,他的比赛节目由洛丽·尼科尔(Lori Nichol)负责编舞。此外,谭还是最早与当时刚刚退役、开始担任编舞工作的斯蒂凡·兰比尔(Stephane Lambiel)合作编排节目的花滑选手。在随后大约六年间,谭以洛杉矶为训练基地,在卡罗尔以及拉斐尔·阿鲁图尼扬(Rafael Arutyunyan)等著名教练指导下不断磨练技术,同时每年与尼科尔、兰比尔密切合作,持续创作新的节目。

2011年,在将训练环境迁至新的天地后的第二年,谭再次迎来了重大转机。他在祖国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办的第七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上荣获冠军。以此为契机,谭一跃成为全国瞩目的人物,确立了他作为明星选手的稳固地位。他本人在采访中也曾回顾说,这枚金牌不仅显著提升了哈萨克斯坦国民对花样滑冰的认知度,也促使政府从此开始正式着手推动该项目的发展(注四)。

​在2012-2013赛季,谭借用电影《大艺术家》(由米歇尔·阿扎纳维西于斯(Michel Hazanavicius)执导,2011年上映)的配乐与剧情,挑战了全新的表现形式:用短节目和长节目两个部分贯通地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在短节目中,他展现了一位落伍于时代潮流、逐渐凋零的明星演员所经历的内心挣扎。而在长节目中,他则描绘了这位演员如何克服内心的矛盾与苦难,最终在舞蹈的喜悦之中觉醒。在同赛季在加拿大伦敦举办的世界锦标赛上,谭几乎完美地演绎了这个故事,并最终获得了亚军。

经历了这一飞跃的赛季,名副其实地迈入竞技生涯成熟期的谭,于2014年迎来了自己第二次奥运会——索契冬奥会。在短节目《骷髅之舞》(由尼科尔编舞)中,由于开场跳跃失误的影响,他落后至第九位。然而,在长节目《小姐与流氓》(由尼科尔编舞)中,他接连成功完成姿态规范、质量颇高的跳跃,毫无遗憾地展现出了标志性的高贵的滑行风格,表现堪为后来者的模范。最终,他成功战胜了众多强敌,赢得了他梦寐以求的奥运铜牌。

在索契冬奥会之后,谭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随即为蓄势待发的2014–2015赛季创作了两支节目——短节目《卡鲁索》(由尼科尔编舞),以及本文将重点讨论的《丝绸之路》。正是借助这两支节目,谭迎来了自己作为花滑选手的巅峰期。在该赛季初期的大奖赛法国站上,他获得第三名,令人意外地首次拿下他此前从未获得过的大奖赛系列赛奖牌。在赛季末段的2015年2月,谭在韩国首尔举行的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中,以个人最高分289.46分的精彩表现,荣耀加冕为冠军。这一得分相当于当时世界纪录排名第七的高分(注5)。此后,在次月中国上海举办的世界锦标赛中,他继续展现杰出的表演,最终赢得了铜牌。

我认为丹尼斯·谭这位花滑选手最大的魅力,在于他兼有充满爱意的热忱与洋溢着高贵气度的风姿,具备格调甚高的滑行风格。洛丽·尼科尔为他编排的《卡鲁索》和《丝绸之路》,正是将谭的这种魅力与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的节目,堪称必看之作。谭在四大洲锦标赛中演绎这两支节目的7分30秒,尤其可以称为他花滑生涯中登峰造极的瞬间。

​在这一赛季之后,一直到2018年的平昌冬季奥运会,谭一直积极投身于他的竞技生涯。在2015至2016赛季,他挑战了《弥撒探戈》(由尼科尔编舞),继三年前表演《大艺术家》之后,再次在短节目和长节目中表现相同的主题。

在随后的2016-2017赛季,谭邀请尼古拉·莫罗佐夫担任教练兼编舞师。尽管这一赛季他只参加了四场比赛,但他在自己出生地阿拉木图举行的第28届冬季大学生运动会上成功夺冠,再次为祖国争光。而在他最后一个赛季——2017-2018赛季,谭与加拿大编舞师大卫·威尔逊合作节目。遗憾的是,在平昌冬季奥运会上,短节目成绩不佳,未能晋级自由滑。但当年的短节目《Tu Sei》(由威尔逊编舞)始终是谭正统的滑冰风格和他身体中熠熠生辉的抒情性相融合的杰作(注六)。

回溯谭作为花滑选手的轨迹,在他的母国哈萨克斯坦,这个在花滑领域的后进国,他首次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重要国际比赛中带回奖牌,成为了突出的先驱者。而他自己似乎也对此深有自觉。从小就背负着祖国、活跃于国际舞台上的谭,拥有强烈的责任感,热切希望将自己获得的经验用于推动祖国花样滑冰的发展。2014年,他曾如此谈到自己继续在冰上坚持的动力:

在哈萨克斯坦,有许多孩子开始滑冰。我强烈地感受到,我有责任必须成为他们的引路人。这只有通过比赛才能得以展现。我滑冰已经不再是为了自己,而是想帮助他人。〔……中略……〕热爱祖国并为它付诸行动,对我而言既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责任。虽然有时候有人说我背负了太重的负担,但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我相信正是通过这样不断的努力,我才能逐渐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参考文献[i]26-27页〕

丹尼斯·谭在他长达二十年的滑冰生涯中,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众多值得传至后世的精彩演出,也始终真挚地关注着祖国哈萨克斯坦花样滑冰的未来。他是一位集热情与高洁品质于一身的花滑选手。

命运之作《丝绸之路》

的确,谭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诸多辉煌的成绩。然而他的道路绝非一帆风顺。

在通向索契冬奥会的数年间,丹尼斯·谭始终为脚踝的伤势所苦。尤其是在奥运临近之际,他依然带伤坚持严苛的训练。更不幸的是,在奥运比赛期间,他甚至伤到了膝盖。此外,只身背负着祖国的期待,每天必须与沉重的精神压力作斗争。在赛后接受World Figure Skating杂志采访时,他动情地讲述了这场奥运对身心而言究竟是多么严酷的挑战。

尽管背负着如此诸多困难,谭依然顽强地完成索契冬奥的征程,幸运的是,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然而,在那之后,谭经历了一段被虚无感(可以视作某种职业倦怠)所折磨的日子。因此,他向自己深深信任的卡罗尔和尼科尔倾诉了自己的烦恼,同他们商讨自己未来的选择。最终,谭决定为彻底治愈伤病而进行休养,等到下一个赛季再回归赛场。然而,正在谭带着全新的心绪迈向新赛季之际,尼科尔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节目——这个节目,正是命运般的作品《丝绸之路》。

这个节目的配乐来自由马友友领导的丝绸之路合奏团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与于2007年发行的专辑《New Impossibilities》中收录的乐曲。丝绸之路合奏团是以马友友于1998年创立的“丝绸之路计划”为母体开展活动的艺术家团体。在这一计划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传统乐器演奏者汇聚一堂,致力于探索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音乐交融的表现形式。尼科尔与谭从该乐团的作品中,选取了改编自中国传统音乐《十面埋伏》的《Ambush from Ten Sides》,以及带有某种原始风格的《Vocussion》两首曲目。

最初,这个节目被设计为短节目。但由于谭与这段音乐相当契合,在编舞的推进过程中,这个构想最终转变成了自由滑。这支《丝绸之路》,似乎为此前一直被虚无感折磨的谭带来了极大的灵感。作为证明,他在即将携此节目踏入新赛季之际,如下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现在我正试着去享受滑冰。这种感觉是我这几年早已忘记的。

​〔参考文献[b]37页,选译〕

《丝绸之路》在长年肩负着国家带来的重压努力拼搏的谭的心里,重新唤起了对滑冰的渴望。

此外,在说明这个节目的概念时,谭也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与丝绸之路之间,存在着不可思议的缘分。

​我出生在一条叫做 Zhibek Zholy的大街上,这条街名直译过来,就是“丝绸路”。在这个多民族、多方向性的节目里,我成为了一个游牧民,踏上终生的冒险之旅,发现新的世界,获得亲身的体验。我的编舞师(尼科尔)说:“这个节目的角色就是我自己。” 我觉得也是如此。毕竟我出生于丝绸之路。

​〔参考文献[g]、拙译。〕

通过演绎与尼科尔深深共鸣、精心创作的《丝绸之路》,谭实际向观众诉说着属于他自己的人生故事。然而,让我们稍作思考:如果谭没有出生在名为“Zhibek Zholy(丝绸路)”的那条街道上,即使他后来遇上了这段音乐,这样的构想真的会在他心中涌现吗?至少笔者认为,《丝绸之路》正是因为“音乐”、“尼科尔(编舞师)的感性”以及“谭的人生”三者的交汇,才得以诞生于世;这无疑是一个命运般的节目。

​被解放的身体

​前言可能有些长了,接下来,我想尝试解读一下《丝绸之路》。

​在 2014–2015 年赛季中,谭表演该节目的机会共计如下五次:

(一)美国站[10月25日 于 芝加哥]

(二)法国站[11月22日 于 波尔多]

(三)金色旋转(Golden Spin)[12月5日 于 萨格勒布]

(四)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2月14日 于 首尔]

(五)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3月28日 于 上海]

​首先,这个节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服装。令人惊讶的是,谭其实为这个节目准备了三套服装。实际上,在花样滑冰界,为一个节目准备如此多的服装实属不寻常。

在首演的美国站中,谭身着黑色连体服,搭配淡青绿色的乔其纱衬衫,服装上饰有华丽的图案,使人联想到中亚地区传统的地毯。

然而,在次月举行的法国站上,他迅速更换了第二套服装。这套服装的背心使用哈萨克斯坦国旗一般鲜明的水蓝色,与黄土色的衬衫搭配,点缀传统的哈萨克花纹。

​在赛季的末尾,谭身着流光溢彩的深藏青色乔其纱,内衬黑色连体服上隐约可见金色的传统图案装饰。这一装束亮相于四大洲锦标赛和世界锦标赛两个重要舞台。尽管领口和腰部缀有金线织就的装饰,但和赛季初两套风格华丽的服装相比,第三套服装的设计显得格外简洁且高雅。然而这些服装有着共同之处:它们无一例外都体现了谭的祖国哈萨克斯坦文化的深刻影响。

​正如人们熟知,这个节目所选用的主题“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中国至地中海地区众多国家的宏大贸易路线。实际上,谭所使用的“丝绸之路乐团”的音乐,也呈现出国际色彩浓厚的风格,让人联想到中国、阿拉伯国家,甚至非洲的文化。然而,谭却特意将服装完全染上本国文化的色彩。这三套讲究的服装,正意味着节目《丝绸之路》的核心,是起源于“Zhibek Zholy之路”的丹尼斯·谭本人的故事。

​由于《丝绸之路》与谭的人生紧密关联,笔者认为这部作品整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此外,这个节目的编舞在整个赛季中没有进行大的修改。但在大奖赛系列和四大洲锦标赛的表演之间,仍能观察到多处细微却明显的差异。这大概是在四大洲锦标赛前尼科尔对编舞进行了调整所致。事实上,通过这次调整,谭的表演有了飞跃性地提升,变得更加精炼。笔者将聚焦于五次演出中最出色的四大洲锦标赛版本,以此阐明三个部分各自展现的特色。

​第一部分[演出开场~1分11秒]以中国琵琶、吉他等弦乐器为主导,配合笙等管乐器以及鼓类等打击乐器的非旋律音效,通过不规则的交错营造出神秘的氛围。演出开始,谭连续完成两个高质量的四周后外点冰跳,这个高难度动作配合着预示宏大故事即将展开的崭新音乐,瞬间营造出掌控全场的效果。最后,随着逐渐高扬的中国琵琶的拨弦声,谭完成了换足燕式旋转,为第一部分画上了句号。

​第二部分[1分12秒~2分24秒]中,以马友友的大提琴为首,各种弦乐器奏响了优美的旋律。在此处,第一部分中充满紧张的气势的谭的身体转而展现出富有抒情性的一面。在步伐舒展柔和的滑行中,阿克塞尔三周跳自然地融入。中段[1分42秒~1分50秒]从croisé构成的弓步姿势出发,经过大一字滑行再到écarté仰望天空的一系列动作姿态,都显得高贵而优美。在这第二部分里,我们可以充分领略谭气质高雅的风采。随后,仿佛在幻妖般的大提琴音色引导下,谭再次完成阿克塞尔三周跳。在短暂的静谧之中,打击乐器忽然节奏鲜明地响起,节目也随之进入第三部分。

​在第三部分[2分25秒~4分40秒],与之前弦乐器奏出的旋律优美的乐声截然不同的原始的打击乐率先响起。谭在这一部分中接连完成的跳跃动作质量之高,足以升华为“舞蹈”的一部分,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一场宏伟的舞蹈表演中。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最后连续完成的三个跳跃[2分57秒至3分16秒]:勾手三周跳成功落冰后立即进入步法,并通过连续后外转三自然过渡至后外结环三周跳,后外结环跳落冰的瞬间恰与音乐旋律转折点上的一个音符精确对位。随后落冰的阿克塞尔两周跳也呼应着打击乐强弱跳跃的节奏,几乎成为滑行表演的一部分。这三跳的衔接毫无准备痕迹,可谓是理想的过渡处理。

​虽然谭的节目大多给人冷静而优雅的印象,但他伴随着原始风格的音乐充满活力地完成跳跃和步法时,身姿简直如热情的舞者般鲜活。然而,即便他如何沉浸于激情而起舞,也从不显得杂乱无章或有损品格。这正是一项只有兼具卓越的智慧与感性,且富有共情能力的谭的身体才能完成的艺术。

最后,表演进入尾声,打击乐中加入了人声与弦乐,音乐终于达到最高潮。与此同时,谭在冰场上自由地舞动,仿佛召唤出庆典般的空间,整部故事也由此盛大地落幕。

​一名花滑选手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全程中,究竟能遇到多少真正可视为杰作的节目呢?不论多么强烈地渴望创造出顶级节目,实现这样的相遇也绝非易事。然而,毫无疑问,《丝绸之路》正是这样一部杰作。它经由尼科尔的编舞与丝绸之路合奏团的音乐,将丹尼斯·谭的技术与知性感性发挥到了极致。事实上,这个节目成功地让谭最具代表性的“被激情所驱动的高洁之身”从种种内心挣扎中得以解放。丹尼斯后来回忆,与《丝绸之路》一同走过的那一年,是他整个滑冰生涯中最精彩的赛季。(注九)

​花样滑冰中的杰作节目究竟诞生于怎样的“条件”与“过程”之上?丹尼斯·谭的《丝绸之路》无疑为这个宏大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精彩的答案。

​丹尼斯·谭足迹的延续

​谭在生前不仅在竞技方面取得了成绩,也通过各种其它方式为母国哈萨克斯坦的花样滑冰发展做出了贡献。

大学期间,他就读于哈萨克体育与旅游学院。大学毕业后,他进入哈英工业大学攻读硕士课程,专注于商业和影视方面的研究(注十)。在此基础上,他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在哈国举办了冰演。演出时,他不仅自身参与表演,还积极参与了演出的经营和组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2014年,谭的故乡阿拉木图宣布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从那以后,他凭借自己卓越的国际交流能力,作为阿拉木图重要的形象大使积极投身其中。遗憾的是,2022年冬奥会最终决定在中国北京举办,但谭本人始终强烈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哈萨克斯坦举办奥运会(注十一)。

​谭最大的梦想是在祖国哈萨克斯坦创办一所体育学院。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不断努力、钻研提升。实际上,自索契冬奥会以来,谭已开始与他敬仰的阿列克谢·亚古丁、布莱恩·茹贝尔等人合作,在阿拉木图推动花滑学校的事业。在比赛之余,认真攻读大学本科与研究生课程,还同时举办了冰演,担任成为冬奥候选城市的阿拉木图的亲善大使——这一切,大概都是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注十二)。

​就在哈萨克斯坦的花样滑冰界乃至整个体育界因谭的杰出表现而即将迎来飞跃发展的关键时刻,那场令人痛心的悲剧却不幸发生了。我们衷心期盼,能有继承谭所走之路,并继续开拓他所期望之未来的人出现。

​【注】

​注一: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文化体育部编辑的参考文献[j]《我们的丹尼斯》中,汇集了来自各国著名滑冰选手的哀悼之意。同时,日本的哈萨克斯坦大使馆也设立了悼念丹尼斯·谭的献花台,许多冰迷前往悼念。

注二:见参考文献 [c] 和 [f]。

注三:见参考文献 [a] 第66页以及 [e]。

注四:见参考文献 [f]。

注五:此处所说排名,指从2003–2004赛季开始采用新评分制度(ISU裁判系统)至2017–2018赛季期间,由国际滑联统一记录的个人最好成绩的“历史记录”。此外,从2018–2019赛季起,因比赛规则发生了大幅调整,已经设立了新的得分排名体系。

注六:另,丹尼斯·谭在日本国内最后一次表演是在2017年8月5日至6日于Prince Ice World(日光公演)中演出的《Tu Sei》。

注七:见参考文献 [b] 第33至34页以及第37页。

注八:见参考文献 [b] 第36页。

注九:见参考文献 [c] 第18页。

注十:见参考文献 [b] 第37页及参考文献 [c] 第19页。

注十一:见参考文献 [b] 第34至36页、[c] 第18页,以及 [i] 第26页。

注十二:见参考文献 [b] 第34至37页。

【参考文献】

[a] フレイド·タチアナ「デニス·テン:五輪チャンピオンになりたい」(『ワールドフィギュアスケート』 第38号、新書館、2009年)66-67頁。

[b] Flade, Tatjana., "Denis Ten: Phoenix Rises from the Ashes," in International Figure Skating, Vol. 22, Issue 5, October 2014, pp.32-37.

[c] Flade, Tatjana., "Denis Ten: Keeping It Real," in International Figure Skating,Vol. 21, Issue 5, October 2015, pp.16-19.

[d] Russell, Susan D., "Remembering Denis Ten 1993-2018: The Talent and the Tragedy," in International Figure Skating, Vol. 23, Issue 5, October 2018, pp.14-23.

[e] Slater, Paula., "Denis Ten: The Surprise from Kazakhstan," on Golden Skate, June 28th 2009, available at https://goldenskate.com/2009/06/denis-ten-the-surprise-from-kazakhstan/.

[f] Stevens, Ryan., "Interview with Denis Ten," on Skate Guard, June 28th 2014, available at http://skateguard1.blogspot.com/2014/06/interview-with-denis-ten.html.

[g] Tone, Florentine., "The Cat, the Prince, the History-maker," on Inside Skating, September 27th 2018, available at http://www.insideskating.net/2018/09/27/features/the-cat-the-prince-the-history-make.

[h] Tone, Florentine., "10 Years with D10: A Tribute to Elegance," on Inside Skating, September 27th 2018, available at http://www.insideskating.net/2018/09/27/through-the-lens/10-years-with-d10.

[i] ワールドフィギュアスケート編集部「デニス·テン:2022年冬季オリンピックを母国カザフのアルマトイへ」(『ワールドフィギュアスケート』 第66号、新書館、2014年)26-27頁。

[j] ҚазаKста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Біздің Денис, Астана,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национальная академическая библиотека , 2018.

​​​​​